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類型:轉載 分類:新聞 2023-04-28 13:41
以“人民性”“人民立場”“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主體地位”為核心要義的堅持人民至上思想,貫穿于整個二十大報告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主旋律與最強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學深悟透堅持人民至上思想的來源發展和在新時代的重大創新。
馬克思、恩格斯開創的嶄新的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在如何看待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群眾的根本問題上確立了四個基本觀點:其一,社會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的承擔者和最活躍的因素,構成社會的主體,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其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市民社會制約和決定國家”,人民群眾是推動國家上層建筑發生革命和變革的主力軍;其三,人類社會運動和國家的政治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政治發展必須反映和代表人民群眾的意愿與要求,否則就一定會招致失敗;其四,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最先進的政黨,必須始終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人民群眾,要像巴黎公社的公職人員那樣,做負責任的人民勤務員。
毫無疑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這些基本觀點,堅實地奠定了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基石,標示著堅持人民至上思想的肇始發端,擘畫了堅持人民至上思想的范疇。馬克思主義人民觀,成為堅持人民至上思想的生成之源。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都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觀,持續不斷地開拓發展了堅持人民至上思想的觀點、理念,使之成為全黨的精神支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提出了“堅持人民至上”,構建了堅持人民至上理論體系,實現了理論上的新發展。
一是關于“人民動力”的理論觀點。堅持人民至上,就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主體的基本理念。實踐證明,人民群眾不但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創造主體,而且還是這項事業的管理主體。通過實施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群眾有序參與了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項事業的管理,體現了人民主體地位和主體力量的強勁動力作用。
二是關于“人民利益”的理論觀點。堅持人民至上,就要堅持黨的性質、黨的根本宗旨和黨的歷史使命,自覺維護和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對于人民群眾希望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黨始終沒有絲毫懈怠,一如既往、再接再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三是關于“人民立場”的理論觀點。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和領導干部必須樹立群眾觀點、站穩人民立場,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站穩人民立場、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血肉聯系,就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黨員、干部必須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提高知識水平和辦事能力,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優秀品質。
四是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觀點。堅持人民至上,就要堅持黨的一切工作圍繞人民的幸福進行。可以說新時代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五是關于“人民是閱卷人”的理論觀點。堅持人民至上,就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成效必須由人民來評判。在新時代的十年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民評判政績的問題,他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堅持人民至上理論體系的構建和對馬克思主義作出的重大創新,使堅持人民至上思想成為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行動綱領。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新時代堅持人民至上思想的引領下,中國共產黨一定會達到這樣的目的,譜寫堅持人民至上思想的新篇章。
【作者:許耀桐,原文刊載于《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3年第1期,作者系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