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東】: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商務部專題新聞發布會。
近日,商務部等5部門聯合出臺了《城市商業提質行動方案》,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商務部流通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張祥先生,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李亮先生,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張雁女士,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二級巡視員趙建軍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們首先請張祥先生作介紹。
【張祥】: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城市商業發展的關心與支持。城市商業是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力提振消費,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載體,是穩定就業、保障民生、繁榮市場的重要抓手,是聯通內外、擴大開放的重要窗口,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城市商業轉型提質,充分發揮城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商務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出臺《城市商業提質行動方案》,對城市商業體系建設工作作出部署。
《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提出結合城市更新,實施城市商業提質行動,構建以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為引領、特色商業街區為支撐、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為基礎,布局合理、設施齊全、業態豐富、供給優質、安全便利的城市商業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方案》明確了七個方面21條主要任務。一是完善網絡布局。推動步行街(商圈)設施改造和業態升級,創新發展特色商業街區,擴圍升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二是推動業態升級。面向不同層級領域消費需求,培育品質業態、布局專業業態、加強保障業態,促進線下線上融合發展。三是豐富優質供給。擴大國際精品、國貨潮品、外貿優品等多元化商品供給,深化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推動高品質商品和高質量服務融合互促。四是強化運行保障。加強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體系和商務領域“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二手商品流通渠道。五是優化空間利用。“一店一策”開展存量商業設施改造,鼓勵多元業態創新,強化新興技術賦能。六是完善發展規劃。結合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科學規劃布局城市商業網點,動態優化商業設施供給。七是健全管理體制。加強商圈等新興領域黨的建設,加強多部門協調聯動,加大工作指導力度、推動形成政策合力。
下一步,我們將推動《方案》落實落細,不斷促進城市商業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貢獻。謝謝大家!
【何亞東】:謝謝張祥先生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下面請提問。
【總臺央視新聞記者】:《方案》對我國城市商業體系建設作出了詳細部署,請問商務部牽頭實施城市商業提質行動主要有哪些考慮,《方案》有哪些新的特點?
【張祥】: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城市商業貼近百姓生活,是集聚優質商業資源、滿足居民日常購物休閑需求的重要平臺,更是優化消費環境、創造消費需求、提升消費體驗的重要載體。實施城市商業提質行動,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要舉措。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針對城市商業發展現狀、問題與需求,在廣泛調研和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剛剛印發的《方案》。《方案》主要有四個方面特點,體現為“四個融合”:
一是將商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相融合。針對城市商業設施布局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求各地結合經濟水平、產業結構、人口總量、消費需求、發展方向等多方面因素,確定城市商業設施供給規模,科學規劃布局城市商業網點,為城市商業發展明確“路線圖”,與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市更新專項規劃、交通規劃等有效銜接,做到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
二是將商業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融合。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消費者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我們持續創新業態、豐富供給、改善服務,面向首發新品、時尚名品、潮流精品等消費需求,我們打造高品位步行街(商圈),讓消費者“一站式”享受優質消費資源;面向傳統歷史、特色文化、潮玩文娛等功能需求,我們推進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打造承載歷史記憶、獨具地域特色、新興業態集聚的消費場景;面向“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一收一洗”等居民日常需求,這里的“一店一早”指的是便利店、早餐店;“一菜一修”指的是菜市場、生鮮店和維修點;“一老一小”指的是養老服務、托育服務;“一收”指的是再生資源回收點;“一洗”指的是洗車店。對于這些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我們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擴圍升級,滿足城市居民“家門口”消費需求。實際上,包括我們媒體朋友在內的廣大市民既是城市商業發展的受益者,也是城市商業發展的貢獻者。
三是將商業發展與城市運行相融合。為更好服務城市日常運行,我們著力打通城市運行微循環,提升城市經濟運行效率。完善城市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體系,發揮“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功能,助力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建設;通過完善再生資源回收設施與二手商品流通網點布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四是將商業發展與開放交流相融合。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商業是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領域,我們將積極引進國際知名品牌,優化支付結算、免稅退稅等國際化服務,充分展示中國擴大開放政策成果;我們將以老字號等國貨“潮品”為主體,打造一批承載商業底蘊的“必購必帶”城市伴手禮,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我們將為全球優質商業資源集聚和創新人才匯聚提供廣闊空間,共同分享中國市場發展的紅利,實現更大范圍互利共贏。謝謝大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年來,部分地方出現商業營業用房空置現象,造成資源浪費。《方案》提出要優化城市商業設施供給,請問自然資源部在規劃、土地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政策舉措,用以盤活存量商業用房用地,促進實體商業發展?
【李亮】:近些年來,為解決商業用房空置率較高等問題,自然資源部積極研究出臺相關規劃、土地政策措施,支持地方盤活存量商業用房,促進實體商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細化摸底調查,及時掌握存量商業用房底數。已部署在城市國土空間監測工作中,在全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城區監測范圍內,采集零售商業場所等的空間位置、占地范圍、建筑面積、建設狀態、商業屬性等內容,形成監測數據,為地方開展規劃正向優化、商業用地調控等提供數據支撐。二是強化規劃引領管控,優化商業用地空間布局。在指導地方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中,強調綜合考慮區域功能定位、市場需求、現狀存量等情況,合理安排商業用地的規模、結構和布局;鼓勵商業、餐飲、休閑等商業功能與居住功能適度混合,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支持地方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年度體檢和五年評估,進一步優化商業用地的規模、結構和布局。三是支持存量空間盤活優化。發布了《城市存量空間盤活優化規劃指南》,作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首個聚焦存量盤活的技術標準,《指南》提出地方可以結合實際,分層編制、動態編制詳細規劃,并動態維護,有效應對了存量提質增效階段項目面廣點散、推動周期長的特點,為盤活存量商業用房用地增加了操作彈性。四是明確過渡期支持政策。對于利用存量商業用房和土地資源發展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業務以及建設電子商務快遞物流項目,利用商業、辦公等存量房屋舉辦養老機構,閑置商業用房作必要改造用于舉辦醫療機構等情形,可享受過渡期支持政策,在5年內按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使用土地。五是支持收回收購商業用地。今年會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土地儲備有關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5〕45號),指導各地充分運用專項債券資金開展土地儲備工作,收回收購包括商業服務業用地等在內的閑置存量土地。六是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允許試點城市優化存量商業土地利用,并明確允許按新規劃用途自行改造或聯合改造、支持低效商業用地轉型等具體舉措,推動土地混合開發和用途合理轉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7月召開了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方案》中強調結合持續推進城市更新,構建布局合理、設施齊全、業態豐富、供給優質、安全便利的城市商業體系。請問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如何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推動城市商業更新提質發展?
【張雁】:城市商業體系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優化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載體。今年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對加強傳統商業設施改造利用,構建城市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和舊商業街,以及培育消費新場景都作出了明確要求,指出了實施路徑,提供了支撐保障。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會同商務部等部門共同抓好貫徹落實,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從規劃、建設、管理三方面,協同構建布局合理、設施齊全、業態豐富、供給優質、安全便利的城市商業體系,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第一,在規劃上,重點是深入開展城市體檢,科學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促進城市商業體系布局優化和功能完善。今年,我部城市體檢范圍擴展到地級以上城市和部分縣級市,共有499個城市,對這些城市的小區、社區和街區進行體檢,深入查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摸清商業服務設施、服務內容等方面的短板弱項,建立問題臺賬,提出整治建議。同時,依據城市體檢結果,編制實施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統籌謀劃包括各類商業設施在內的城市更新重點任務、建設項目確定實施時序,建立完善“專項規劃-片區策劃-項目實施方案”的規劃實施體系,有力有序有效的推進各類項目的更新改造。
第二,在建設上,重點是結合完整社區建設、老舊街區改造和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統籌推進各類商業設施改造,促進商業業態升級。近年來,我部會同商務部等部門在106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改造養老、托育、便利店等各類服務設施2200余個;會同國鐵集團在5個城市開展老舊火車站與周邊街區統籌實施更新改造試點,因地制宜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營造了多元有序的商業氛圍。接下來,我部將發揮好這些工作中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模式,持續推進各層級商業設施改造。在社區層面,我們將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推動完整社區擴面提質增效,協同做好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擴圍升級,建設讓群眾滿意的“好社區”,提升社區商業供給質量,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精準化、精細化的優質服務。在街區層面,我們將重點推動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功能轉換、業態升級、活力提升,豐富商業業態,促進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集聚,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活力街區,助力城市商業提質行動的實施。在歷史文化保護中,我們將加強歷史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引入文化展示、特色商業、休閑體驗等新功能,推動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商業設施協同聯動,積極拓展新消費場景。
第三,在管理上,重點是以城市管理進社區工作為載體,提升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助力城市商業平穩運行。一方面,我部指導各地聚焦流動攤販、跨店經營、商業外擺等城市治理難點問題,通過城市管理進社區,探索創新優化政務服務、加強智慧治理、規范文明執法、推動多元共治等工作路徑和方法,持續優化提升步行街、商業街區、沿街商業營商環境,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另一方面,將組織開展城市小微空間的整治提升工作,以市容環境、街區風貌、城市家具等為整治提升主要內容,在公共空間中精心培育公共空間新業態空間,打造城市公共空間新消費場景,推動城市環境品質和城市治理能力整體提升,更好的促進城市商業的更新提質發展。
【國際商報記者】:我們注意到,商務部正在開展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創建工作,《方案》也對推動步行街(商圈)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部署。請問當前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創建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祥】: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城市,“城”因“市”而生、“市”因“城”而興。步行街(商圈)不僅是城市商業的發源地和核心區,也是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對城市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近年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確認19條全國示范步行街、20個全國示范智慧商圈,推動現有步行街(商圈)設施改造和業態升級,抓住步行街(商圈)發展的“小切口”,做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文章”。從目前來看,三方面示范引領帶動作用逐步顯現:
一是消費升級的“助推器”。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積極推進商品和服務業態合理布局、動態更新,引進國際精品、國貨“潮品”、外貿優品,發展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業態和場景,開展形式多樣的消費促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把“人氣”變成“商氣”,讓“游客”變成“顧客”。2024年,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共實現客流量超4000億人次、營業額超50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80萬個,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客流量、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8.8%、6.0%,為各地促消費、擴內需、穩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創新發展的“先行區”。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著眼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商旅文體健融合、國內國際融合,讓步行街(商圈)成為城市商業創新轉型的前沿陣地。據統計,全國示范步行街(商圈)共擁有中華老字號店鋪400余個,各類首店、旗艦店4000余家。其中,石家莊灣里廟步行街利用街區開放空間建設“商業盒子”填補業態空白,成為年輕消費者的網紅“打卡地”。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緊抓免簽政策優化契機,成為海外游客入境消費“第一站”。
三是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各地充分發揮步行街(商圈)集購物休閑、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平臺優勢,推動傳統文化、時尚生活與城市商業有機結合,以步行街(商圈)為載體,把歷史建筑用起來、使文體資源活起來、將周邊區域串起來,讓商業氛圍濃起來,打造靚麗的城市名片。比如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街突出東西方元素融合、傳統與現代風格融合,“修舊如舊”還原老街歷史風貌。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深入挖掘盛唐文化內涵,因地制宜串聯四大廣場、四大文化場館、五大文化雕塑,形成獨樹一幟的文化IP。
下一步,商務部將加強工作指導,優中選優、動態管理,穩妥有序推進全國步行街(商圈)示范創建工作,把步行街(商圈)打造成當地居民常來的“會客廳”、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地”、國際旅客了解中國的“新窗口”。謝謝大家。
【中國證券報記者】:《方案》提出,支持“商業+旅游”“商業+文化”融合發展,引導城市商業設施與旅游景點、歷史建筑、演藝場館等協同聯動。請問文化和旅游部在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趙建軍】:文化和旅游具有涉及面廣、帶動力強、開放度高的特點,當前,文化、旅游與商業等領域的融合日益廣泛,“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催生出更多廣受歡迎的新業態、新場景。文商旅融合發展已成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中辦、國辦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深化線上線下、商旅文體健多業態消費融合,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的任務。本次印發的《方案》進一步聚焦文旅與商業的融合,提出了多項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的具體舉措,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將從三個方面推進相關工作:
一是推動文旅產業賦能城市更新。鼓勵各地合理利用城市存量商業設施、老舊廠房、老舊街區、歷史建筑、工業遺產等存量空間,以創意賦能、風貌改造、業態提升等方式,發展文化娛樂、創意設計、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旅游演藝等各類文化和旅游業態,盤活存量空間,拓展文旅消費新場景,實現功能轉換、活力提升。持續開展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深入實施“百城百區”“百城千站”文化和旅游消費行動計劃,推進文旅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豐富消費場景。
二是推動文商旅融合載體煥新。文化和旅游部已在全國確定了三批345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大多數都是以文商旅融合為典型業態。今年9月中旬我們在2025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期間舉辦了文商旅融合發展交流促進活動,指導有關機構聯合發布《文商旅融合發展倡議》,凝聚文商旅融合發展的行業共識。下一步,將會同商務部等部門引導特色商業街、創意街區、旅游休閑街區、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等街區創新發展,在城市中心區域、重點步行街(商圈)、旅游休閑街區、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培育一批大型商業綜合體。通過標準制定、典型推介等形式,支持發展更多集文化體驗、旅游休閑、商業消費于一體的文商旅綜合體。支持發展“旅游+演藝”“旅游+購物”“旅游+餐飲”等融合模式,發展夜間文旅經濟,豐富體驗內容,拓展消費鏈條。
三是支持文商旅業態創新。引導旅游景點、演藝場館等與城市商業設施協同聯動,開發富含地域特色的文旅產品及服務。支持非遺相關產品和服務進入有關消費場所,深入開展四季非遺購物月活動。引導各地深入挖掘所在地特色文化資源,將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產品和商業活動中,培育特色文化主題IP,開發時尚國潮產品,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商旅融合產品,打造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的沉浸式文旅體驗空間,讓游客在購物、休閑的同時,感受濃厚的文化氛圍。
【總臺央廣記者】:我們注意到,《方案》對城市商業體系建設的各環節、各方面都進行了詳細部署,請問商務部下一步將如何推動《方案》更好落實?
【張祥】: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城市商業是城市發展水平和經濟活力的具體體現,我們出臺《城市商業提質行動方案》,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團結凝聚各方力量,充分激發城市商業發展活力,讓城市商業更有品質、更有溫度,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公共服務、規范市場秩序,統籌運用相關資金和政策工具加強對城市商業體系建設支持,為《方案》落地落細提供堅實有力保障。
一是加強規劃支撐。剛才自然資源部的李局長就規劃引領城市商業體系建設作了很好的解讀。住房城鄉建設部的張司長,就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如何推進城市商業體系建設作了很好的介紹。文化和旅游部的趙巡視員就如何將商業與文化、商業與旅游融合發展作了很好的介紹。接下來我們幾個部門將聯手推進,確保城市商業提質“有規可循”。堅持實時監測、動態優化,合理控制增量、靈活調整存量,避免重復建設、盲目發展。
二是優化商業環境。我們將聯合相關部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團結行業協會、高校智庫、經營主體等各方力量,暢通交流渠道,提高政策制訂的針對性,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形成群策群力、有效協作的工作格局。通過推廣“一網通辦”“一窗通辦”等典型經驗做法,持續優化辦事體驗,實現規范化管理、高效率運轉,構建企業誠信經營、消費者放心消費的城市商業發展氛圍。
三是強化政策支持。我們將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建設中,指導各地統籌使用中央財政資金,充分發揮各類金融工具作用,推動城市商業設施優化調整、改造升級,為城市商業轉型提質提供長效支持。統籌考慮線上線下、商品服務等不同業態特點,推動制定促進城市商業繁榮發展的支持政策和監管標準,持續營造公正平等、創新自由的城市商業發展環境。謝謝大家。
【何亞東】:如果沒有其他問題,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感謝各位發布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